卢怡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湛江市区道路交通及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建议已收悉。经综合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市交通运输局、湛江经开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和市自然资源局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约束
2022年4月组织编制完成《湛江市干线路网专项规划》,建立起中心城区对策略性发展地区的快速交通连接,以及形成对外高效衔接、内部联系紧密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对湛江市交通系统和未来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24年7月组织修编完成《湛江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划构建与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形成指导湛江市中长期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指导近期建设的行动计划。
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城区交通运行发展及用地开发建设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开展城区主要通道交通详细规划,陆续组织编制了乐山路与湖光路(麻东大道至海滨大道段)、振华路(原二环路)、森林大道(原南岑路)、机场路、站前大道等交通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道路功能定位,研究沿线总体交通组织和路网衔接布局,确定道路线位、主要交通节点、公交慢行系统、交通管理等规划方案,预留用地规划条件,指导下一步道路工程设计。
二、根据轻重缓急,高标准建设交通设施
(一)推进市区道路升级改造。近年,市区基本完成34条市区道路的改造和扩建,提高原道路建设标准,有效提高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道路建设内交通工程经交警等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逐渐完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二)推进东海岛中线公路升级改造。为提升东海岛中线公路(东海大道)通行能力,满足沿线群众、企业交通出行需求,2025年计划实施一期一标段(东海岛龙海天花圈-东海岛自来水厂)项目,对东海岛中线公路(东海大道)路面进行改造,主要对现状道路进行病害处治、路面更换水泥层并加铺沥青、全线人行道砖及侧石更换,增设雨污水管线,更换路灯,对交通标志牌及标线进行更新改造,并根据绿化生长情况对绿化带补植换植。该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提升东海岛中线公路(东海大道)通行水平。同时,组织公安交警、交通、城综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系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沿线群众、企业交通出行安全畅通。下一步联合公安交警、市交通运输局、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公交集团,针对东海岛交通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实施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周边企业出入需求,及时调整项目交通疏导及施工组织方案,妥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以及东海岛上下班通勤时间过长的问题,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周边企业和居民,极大限度降低因施工造成的困扰。
三、规范化管理,智慧交通赋能
目前,湛江市区道路施工均通过行政审批,审批流程规范完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施工都会提前向社会公示,提醒群众错峰出行,最大限度缓解路面拥堵,确保新增、改造、扩建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合理,道路主体投入使用时,合理分配车辆路权。所有道路施工项目必须落实扬尘整治有关要求,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施,减少对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为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下一步市交警部门正在牵头组建交通大脑,完善路口智能监测设备,实现路口信号智能化控制,实现动态调控。同时,加大对电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人乱穿马路等交通乱象的整治力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
四、创新模式,完善公共交通服务
打造微循环公交,采用中小型电动巴士,优化线路设计(环线、短接驳线),实现住宅区到学校、医院、市场的无缝接驳,满足市民短途出行需求。持续实行长短线公交模式,通过实施多种运营模式,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采取“数据采集+互动征询”双轨并行的意见征集模式,通过动态数据分析抓取通勤规律,结合问卷调查、线上留言、热线反馈、座谈活动等多维度渠道,广泛收集市民出行痛点和优化建议,科学合理配置主副线公交运力及班隔时间,延长部分需求旺盛的公交线路运营时间,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优化“智慧出行”定制公交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功能,加快各类定制服务开发,并实现信息联动;引入AI动态调度算法,实时分析客流、路况及车辆数据,优化发车间隔与路线,减少空载率。通过一系列公交系统优化,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强化公交专用道监管,加强对公交专用道启用时间段内社会车辆的违规占道行驶的处罚力度,确保公交专用道的专用,保障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同时依托网络媒介、传统媒体加大公交专用道为特定时限内公交专用的宣传力度,引导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倡导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营造公交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市政项目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
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