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程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城区设立环保小驿站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市场物业总站、市商务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建议对提升我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很有参考价值。湛江市已于2017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20年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这项工作。目前,城区范围内已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4676个,其中56个农贸市场均已设立投放点共计252处,各类垃圾桶716个。这些投放点包含了“环保小驿站”的功能,包括分类收集、分类投放等。从2023年开始,对早期建设的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完成2431个投放点升级改造,对现有的投放点对标“环保小驿站”标准逐步更新。
一、关于“建议收集市场上的蔬菜等有机垃圾,通过发酵等工艺制作成环保酵素。”的问题。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将市场收集到的厨余垃圾进行分类运输至厨余垃圾终端处理场所,主要处理走向分别是收集运输至霞山区厨余垃圾处理站、经开区厨余垃圾处理站、遂溪黑水虻种虫养殖技术研发基地处理。采用两种处理工艺,分别是“厨余垃圾集中预处理+黑水虻养殖生物转化与深度应用”工艺和高温耗氧发酵处理技术。在处理厨余垃圾时,通过生物处理(黑水虻)工艺进行消化后,可将厨余垃圾制成蛋白质含量极高的虫浆对外售卖。这种虫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水产、畜禽养殖以及有机种植领域。而采用高温耗氧发酵处理的厨余垃圾则会转化为化肥,已初步实现厨余垃圾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正在谋划建设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协同处理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二、关于“回收可再利用垃圾,助力公益事业。”的问题。根据市场各类生活垃圾的实际产生情况,主要是厨余垃圾(如蔬果菜叶、家畜内脏、海鲜等)和其他垃圾(如包装果蔬的塑料袋、生蚝壳、纸巾、捆绑的绳子),可回收物中的纸箱在前期大多已被市民主动收集送至废品收购站回收,而且铜、铁、橡胶等的产生量极少,所以实际上能够在投放点收集到的可回收物数量极少。2023年6月,我局联合市商务局印发了《湛江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的指导意见》(湛商务〔2023〕175号),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建设,当年选定了15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作为试点,拟再选定40家回收企业作为试点。坚持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结合当地城乡人口规模、居民社区和公共机构分布,充分运用环卫部门场地、车辆等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衔接”“两网融合”,以此助力环保小驿站设立工作。
三、关于“针对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建议采取创新方式进行处理。”的问题。市场收集到的塑料袋都是使用过的包装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必须经过一定程序的清洗才能用于制作简易实用物品。一是目前我市尚未具备处理难以降解垃圾的条件;二是清洗使用大量的水及清洁物品需考虑成本问题。目前仍以焚烧的方式处理为主,下一步将对标先进地区的“好做法”,将“外地经验”转为“本土实践”,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四、关于“回收旧衣物,重新加工再利用。”的问题。旧衣物回收利用通常涉及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回收的衣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衣物回收活动受到多个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目前我市尚不具备回收旧衣物重新加工再利用的可行性。
五、关于“招募志愿者,支持环保小驿站运营。”的问题。我市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志愿者作用,将“大力发展环保志愿服务” 郑重列入《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湛江”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美丽湛江”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环境美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等培育一批主题鲜明、扎根基层、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大的城市管理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明确任务分工,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引导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工作安排,形成了稳定而持续的服务机制。2025年3月1日,我市举办了“助力百千万,志愿湛江行湛江市 2025年度“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发布活动。活动现场,集中发布了15个垃圾分类志愿项目,涵盖了垃圾分类宣传、分类收集、资源回收等多个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合湛江市“红树林之城”建设工作,各志愿服务队积极组织开展“净滩”志愿服务活动。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志愿者们还向往来游客和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向大家介绍海洋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对海洋保护的重要性。2024年度,全市共开展红树林净滩活动300余场,志愿者参与人次近2000人次。宣传引导是推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重要手段,在3月1日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中,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展位。我们将继续坚持高位推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志愿服务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引导志愿者参与“环保小驿站”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支持。
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