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单位: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上线嘉宾: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宾文
市城管执法局三级调研员 凌云
市城管执法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 邓原
行评员:李洁萍(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
主持人:粤斌
节目主题:聚焦城市管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粤斌:倾听民声民意,解决百姓难题,接受群众监督。听众朋友以及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关注湛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此时此刻正在直播的《行风热线》栏目,我是节目主持人粤斌。今天是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上线时间。今天带队走进直播间的是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宾文。您好,宾局!
宾文:各位听众,大家好。
粤斌:还有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三级调研员凌云。
凌云:听众朋友、观众朋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粤斌: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邓原。
邓原: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粤斌:以及本期的行风评议员,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李洁萍教授。
李洁萍:主持人好!听众朋友、观众朋友,大家好!
粤斌: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今天是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上线时间,那么今天的上线主题是“聚焦城市管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如果您在关注我们节目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的“净畅行动”、绿美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卫生、流动摆摊点等方面有什么需要咨询和反映的问题,都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节目访谈之中,发表您的观点,也可以提出您所关心的问题。您可以拨打行风热线3585102、3585103,同几位嘉宾进行在线交流。同时,“视听湛江”APP、“蜻蜓FM”APP以及FM98.1湛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视频号正在进行全媒体直播,欢迎大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那么,今天我们先请宾局为我们介绍一下,因为我们了解到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职能范围近期有一些变动,请您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今的变动情况。
宾文:各位听众大家好,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机构的基本情况。我们局是在2017年9月30号,由原湛江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和湛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合并建立的。2024年7月完成了机构改革。我们局的主要职责,主要是负责编制市区(包括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照明、公共信息化系统等)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并按这些规划组织实施。还有就是负责我们市区(主要是25米以上道路)以及1万平方米以上公园的维护和管理。再就是负责编制湛江市市政设施的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另外,还负责涉及我们行业的行政审批,编制相关行业规范文件并指导实施。执法方面的工作,请我们凌局再简单介绍一下。
凌云:好的。我们局作为湛江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一是编制全市城管执法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对各县(市、区)的城管执法进行业务指导和相关培训工作。目前,按照中央、省的相关规定,城管执法的日常执法已下放到区、镇(街),我们作为主管部门,主要是高位统筹、协调、监督、指导。
粤斌:谢谢!感谢两位给我们带来的介绍,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如今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职能范围。本期的主题是“聚焦城市管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当前,湛江正在开展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七项行动。贵局如今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又希望在这七项行动里面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呢?
凌云:好的。城市的市容环境管理得好不好,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说老实话,虽然我是城市管理工作者,但下班后我也是普通市民。我和我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城市,肯定希望整个城市舒适、干净、整洁、有序。大家可以看到,湛江市目前的市容管理虽然经过大力整治有了很大提升,但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比如流动乱摆卖、噪声扰民等。如何把城市治理好?所以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今年要启动七项行动,其中之一就是市容环境卫生的“净畅行动”。我们局主要负责牵头其中的“净畅行动”。
开展这项行动,我们侧重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宣传发动。因为每位市民都希望我们的家园美丽舒适,所以需要市民主动参与这项工作。第二方面是强化管理和执法。在城市管理中,我们提倡“721”工作法:解决城市管理问题,七成用服务手段,两成用管理手段,剩下一成用执法手段。即主要通过服务管理来解决问题,对一些长期堵点、难点和顽固屡教不改的行为,则通过严格执法去解决。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发动,达到“净畅”的目的。
粤斌:谢谢凌局!那刚刚提到让大家一起来参与城市治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门前三包”了。在“净畅行动”里,“门前三包”是要求店家一定要做到的吗?是强制性的要求吗?如果没有做到怎么办?平时怎么去监督街面上的“门前三包”呢?
凌云:“门前三包”在城市市容管理中确实非常重要。首先,它是有上位法依据支撑的。每个公民、店家,对自己门前的环境秩序、市容秩序、卫生秩序、交通秩序都有义务协助地方政府和部门管理好。但这种规定不是强制性的处罚条款,它更多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我们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责任。目前,对于“门前三包”的行为,主要是鼓励和提倡落实。如果经劝导仍不落实,我们会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诚信方面的惩戒。
粤斌:好的,谢谢凌局。说到处罚,又想到七项行动里还有一项是严查电动车的停放充电隐患。要求去正规充电桩充电。但很多老旧小区没有配备这样的充电桩。如果因为小区没有配备正规充电桩,被迫违规充电,被执法人员看到要进行处罚,这个执法的边界和尺度在哪呢?
凌云:主持人提的这个问题,也是现实工作中很多老百姓关心的。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确实非常多。首先需要明确,对电动车违规充电的执法主体,主要是公安部门和消防安全部门。但其中有一项与我们城管有关:很多居民从楼上“飞线”充电,自己家丢一条线出来。这种“飞线”行为影响市容,我们可以依据市容管理条例进行处罚。而对于充电行为本身是否违规,则由消防安全部门负责。
粤斌:明白了,也给大家解答了一个生活中的疑惑。如果大家想参与节目,可以拨打我们的节目热线3585102、3585103。现在有两路电话已有市民在等待。大家也可以关注湛江广播电视台的视频号,在评论区分享您关心的问题。好,我们现在先接通一位市民的热线电话。
市民1:我咨询一下:我是经开区宝江天盈小区的业主。开发商没有经过规划就将我们小区的防护绿地改为了停车场。我们业主通过12345多次投诉。当时经开区城管局也做出了行政处罚,但到目前为止,这个停车场还是原状,没有恢复成防护绿地。
凌云:我来回答吧。首先,今天我们是第一次接到您这个投诉。对于小区在规划验收核实后,开发商或物业擅自将防护绿地改为停车场或其他用途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肯定是违法行为——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规划核实用途。您提到经开区城管局已进行行政处罚,我们回去后会马上核实:第一,是否确实进行了处罚;第二,如果处罚后没有整改到位,我们会跟进,联合自然资源部门,责成其整改到位。
粤斌:会要求他最后整改到位吗?还是加重处罚?
凌云:不能加重处罚,但会要求必须整改到位。
粤斌:明白了。这位市民朋友,感谢您的来电!也欢迎大家继续锁定节目,提出您关心的问题。刚才大家提到行政处罚和基础设施问题,基础设施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路面积水了。大家对此投诉反应很多。在这个问题上,咱们城综部门是如何回应群众的?对于路面积水有什么治理手段和方案呢?
宾文:湛江市排水积水问题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像昌大昌等点位积水比较严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沿海顶托。湛江是沿海城市,天文大潮或风暴潮时,海水会顶托甚至淹没排水口,形成水压,严重影响排水效率,水就排不出去了。
二是硬化面积增加。城市建设硬底化面积越来越大(小区、道路),导致地面径流增加,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到地下。三是排水管网标准低、老化。地下管线建设历史较久,设计标准偏低。据统计,设计重现期在一年期以下的雨水管道占了55%以上。这意味着超过一年一遇的降雨,管道就可能满负荷甚至超负荷,雨水就会从路面走或聚集到低洼处。以昌大昌点位为例,它周边经过填海开发,该区域形成了类似“锅底”的地形,汇水面积大,雨水容易在此积聚。此外,它原临海可直接排水,填海后排水路径变长变复杂。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治理措施。一是规划先行。住建和自然资源部门已编制全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我局也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从源头(雨水下渗、蓄滞)到末端(排水、强排),系统考虑,规划蓄水空间、渗透空间、排水空间及应急措施。二是工程改造。积极争取中长期国债、中央预算资金等,对标准偏低、排涝通道不足的管网进行改造。昌大昌是重点改造点位之一,全市类似的重点积水点目前有9个(包括市民提到的火车南站)。我们根据资金情况,按轻重缓急,系统性和重点点位相结合逐步解决。
粤斌:好的,感谢宾局的详细介绍!我们也希望这些痛点能早日解决。接下来我们继续接通一位市民的热线。喂?您好!喂,您好!喂,你好!这里是湛江《行风热线》,今天上线的是城管局。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跟上线嘉宾交流吗?
市民2:我现在正在准备装修。家里有些以前的大型床垫和家具,我搬到小区里丢,物业不给我丢。想请问一下,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凌云:这涉及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居民家中的大件垃圾(如床垫、旧沙发),不能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装混运,因为普通垃圾车装不下、处理方式不同。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预约上门收取,可以拨打各区环卫主管部门的热线电话,预约上门收取。如果是少量物品,通常可以免费预约收取。如果数量多、体积大,可能需要收取一定的清运费(主要是搬运成本)。二是放置指定点,目前我们也要求各物业小区开辟专门场地。业主可将大件垃圾放到物业指定的场地,由物业公司统一联系委托环卫部门运走。
粤斌:我们刚刚主要分享了“七项行动”。“七项行动”是为了共建美好家园。而城市的立体绿化建设、公园绿地开放、口袋公园建设,也属于城综局的职能范围。为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公园出行的需要,市民反映了一个细节问题:为了安全考虑,很多公园出入口增设了圆形石墩等路障,防止小车进入。但这给腿脚不便的年长者、推婴儿车或坐轮椅的市民带来了不便。有市民希望公园出入口设计更人性化,方便特殊需求群众通行,例如像北桥公园那样设置迂回的特殊通道。其他公园是否也应考虑这方面的调整?
邓原:目前我市城市公园出于安全考虑,增设了防撞设施,包括石墩和钢制防撞栏等。针对市民提出的增设无障碍通道的需求,我们会结合市民建议,对市区公园进行调研,对确实影响市民(特别是特殊群体)出入的设施进行科学调整,以方便市民出行。
粤斌:太好了!去年底,网络上有一条热门视频是关于海滨公园游乐场拆除的,引起很多市民共鸣,说那是大家的共同记忆。这个公园为什么要拆?有没有重修或重建计划?
邓原:好的。海滨公园始建于1952年,面积约31公顷,是湛江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之一。园内游乐场于2013年开业,给不少市民留下了欢乐回忆。后来因游乐场租赁合同到期,旧游乐场停止营业,并于2024年底完成了设施的全部拆除。
2023年底,我局通过公众号发放调查问卷,征集市民对游乐场改造的建议。结果显示:87%的市民认为设施陈旧,81%的市民认为缺乏主题特色。考虑到海滨公园的区域定位、风貌提升以及广大市民对公园配套服务的需求,我局决定改造游乐场。目前,新一轮游乐场的出租和改造提升已完成评估、测绘及公开招租流程等相关工作。新的建设单位已进场进行场地平整。按照计划,预计在明年(2026年)8月份之前可以重新开放。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新游乐场的投资规模不低于6000万元。
粤斌:明年8月开放,投资不低于6000万!这真是个好消息!说到无障碍通道,有粉丝提到金沙湾的劳丽氏广场改造后也看到了无障碍通道,说明这方面在进步。城市越来越热闹,但白天的热闹好,晚上的热闹有时会带来困扰。比如有人用公放音响跳广场舞或大声唱歌,形成城市噪音。如果这种噪音影响到他人,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
凌云:城市中对市民造成噪音困扰的主要有四大类:交通噪音、施工噪音、生活噪音(如广场舞)、餐饮文化娱乐噪音。其中,生活噪音和施工噪音投诉量较大。广场舞噪音确实困扰很多市民,尤其在高考、中考期间影响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公园或广场的管理人员会进行劝导。对劝导不听、一意孤行、确实造成困扰的,我们会进行执法。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造成社会生活噪声扰民不听劝阻的行为,可依法处理。执法中如遇阻挠,我们会耐心教育;实在不听的,如果已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会报请公安部门介入处理。
粤斌:感谢凌局的解答。李教授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跟上线单位交流?
李洁萍:我也收集到一个投诉,是关于鹰展广场的KTV噪音扰民。据说投诉过,也查过、处理过,但后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处理?KTV是营业单位,不像广场舞晚上10点前可能就结束了,它可能营业到凌晨一两点,正是人们入睡的时间。投诉似乎反复了几次。
粤斌:对,如果是KTV这种营业场所深夜扰民,凌局,执法人员会在这个时段去处理吗?
凌云:我来回答一下。KTV噪声污染确实对市民困扰大,投诉量多。接到投诉后,首先会责成其整改,并委托专业部门进行噪声监测。如果其在法定时间内(如夜间)的音量未超过法定噪声限值(例如夜间不超过60分贝),我们只能进行劝导教育。如果监测结果超过限值,则可以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实践中,很多KTV安装了隔音设施,外泄声音可能未超分贝限值,但其低音炮产生的震动感仍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对此类情况,一是以劝导教育为主;二是对劝导无效、确实扰民的,我们会依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并协调公安、文化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这也是我们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
粤斌:感谢凌局解答。评论区有观众反映渔港公园尽头有很多人在放露天KTV,完全没有隔音,肯定很吵。这也属于凌局提到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联合执法处理。还有两条评论想问一下宾局和上线领导:路面井盖损坏、跑偏,属于咱们的工作范围吗?有观众说“江南世家的井盖一到下雨天就上浮跑偏,存在安全隐患”。
宾文:井盖的维护管理属于我们市政维护的范畴。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微信小程序、12345热线)反映井盖等路面问题。我们收到后,如果是简单问题,基本半天内能解决;如果需要开挖或更换,会先做好安全围蔽,后续抓紧更换。对于江南世家附近的井盖问题,我们节目后会去跟踪处理。
粤斌:诶,你好!这里是湛江《行风热线》,今天上线的是湛江城综局。您有什么问题需要交流?
市民3:我想问一下,我们平时出去玩可能会带小狗。但有时去公园,工作人员会提醒不让带。请问平时我们能带狗去公园吗?
邓原:市民朋友,城市公园是市民休闲游憩的场所。我们在满足喜欢养狗、遛狗市民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不喜欢犬只的市民。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容易发生犬只伤人的意外。基于安全角度:2020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我局在市区部分公园入口显著位置设置了“禁止携带犬只进入”的标识和文字说明。根据《湛江市公园条例》规定,公园管理机构应在入口设置禁止性标志。除缉毒犬、搜救犬、导盲犬、扶助犬等工作犬外,禁止携带犬只进入设有禁止性标志的公园。没有设置禁止性标志的公园,游人可以携带犬只进入,但必须由成年人用锁链、绳索等有效措施对犬只进行直接束缚,并即时清理所携带犬只的排泄物。如果携带犬只进入设有禁止性标志的公园,公园管理机构应责令改正,可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提醒市民朋友,进入公园时留意门口是否有禁止携带犬只的标示牌,如有标示,请不要带犬只进入。
粤斌:接下来这个问题与我们城管局没有直接执法关系,但属于下属非常重要的板块——垃圾处理。刚刚有市民来电问大件垃圾处理。现在想请李教授提出我们今天的一个问题。
李洁萍:好的。关于垃圾处理,我们都知道要按四类垃圾分类进行。但我现在疑惑的是,我们很自觉地在家里分好类,扔到对应的垃圾桶。但最后垃圾车来收运时,有时会把不同桶的垃圾倒在一起运走。这样我们前期的分类工作好像白做了?
凌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湛江从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垃圾分类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李教授提的问题非常尖锐且常见。这需要从两方面解答:垃圾分类是长期工作,需要从日常行为习惯培育做起。湛江市目前面临一个困境——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端尚未完全建成。特别是厨余垃圾处理终端,目前还在征地拆迁或建设阶段,未最终建成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即使前端居民分好了类(主要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于后端缺乏独立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目前也只能一起运输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待我们的厨余垃圾等处理终端建成后,就能实现真正的分类处理。在终端建成前,我们就要同步推进,鼓励和培养市民养成源头分类的习惯,为未来终端运行打好基础。所以现在分类并非完全无用,是在为未来做准备,培养意识。
粤斌:凌局提到现在是一个培养意识的阶段。有市民说小学生都在讨论,说明意识在加强。李教授还有问题?
李洁萍:我想提问一下。我们经常用电池,知道它危害很大。但现在没办法,都是跟着其他垃圾一起丢了。我们没有专门的收集机构或垃圾桶。我自己攒了一些,到底该丢到哪里去?
凌云:教授提的电池问题,需要分类:手机电池、汽车蓄电池等属于有害垃圾。应投放到小区或街道设置的红色“有害垃圾桶”内,我们会专人收集。现在家用常见的5号、7号、1号等干电池(不含汞、镉等重金属),根据国家现行标准,不属于有害垃圾,可以投放到灰色“其他垃圾桶”里。家庭用的大部分普通干电池属于此类。
粤斌:明白了,感谢凌局!李教授提的电池问题很好,涉及资源循环利用。市民若有好建议,欢迎拨打城综局热线分享。还有观众反映农村垃圾桶设置问题:坡头区龙头镇龙盘开发区龙盘大道农村信用社旁的垃圾桶太少,垃圾大量堆积,无人清理消毒,很臭。
凌云:生活垃圾处理职责有划分,城管局负责城区,镇村垃圾通常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但无论如何,垃圾处理都是重要问题。当前湛江开展的“百千万工程”专门部署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对于市民反映的这个点位问题,我先记录下来,节目后会转给坡头区和龙头镇的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如果确实需要增设垃圾桶,会按规定及时配备,满足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要求。
粤斌:感谢凌局解答。有市民提到流动摊贩问题:“开发区华都汇周边推车、夜宵档到处都是,像牛皮癣一样,开发区乌烟瘴气的,污水横流。开发区的路面建设搞得这么好,结果被一些流动摊贩给搞脏了,这怎么办?”
凌云:市区流动摊贩管理,特别是夜间流动摊贩,是目前困扰我们城管执法最大的问题之一,在部分地区已比较泛滥。这关系到城市治理中的“肚子问题”(民生需求,摊贩生计)和“面子问题”(市容秩序、交通、食品安全、消防等)。华都汇周边确实存在聚集点。我们正在探索两方面。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流动摊档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准备由各区组织,在合适地点开设规范点位,引导流动摊贩进入,进行规范管理。二是强化执法,对扰民严重、屡教不改的,加强执法处罚。我们将结合接下来的“净畅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进行专项治理。
粤斌:凌局提到的流动摊贩管理,其实有好的示范点,比如海湾大桥取消收费后,坡头区的夜市非常火爆但井然有序。这证明了人间烟火气和城市文明可以统一。
凌云:对,坡头模式就是我们推广的方向。
粤斌:好的。现在时间是11:52。无论是热线电话还是视频号留言,都留下了很多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无法一一解答,但导播已做好记录,会打包交给城综局。节目尾声,请宾局对今年的工作和未来展望,跟大家做个分享。
宾文:感谢主持人,也感谢今天富有意义的交流,让市民朋友更全面了解湛江城管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守护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后续,湛江城管将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市民为导向,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在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管养、垃圾分类、市容秩序治理等领域下功夫、求实效。同时,我们也会敞开大门,听取民意、汇聚民智,诚恳接受大家的监督和批评,通过共治共享,凝聚更强的治理合力。我们相信,在市民朋友的共同参与下,城管工作一定能够更加贴近城市发展所需,更加契合民心所向,让市民朋友在城市治理的成效中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再次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市民朋友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粤斌:好!节目现在要跟大家说再见了。再次感谢本期《行风热线》上线的各位嘉宾、行评员以及在线收听收看的听众、观众朋友们!本期的《行风热线》节目就要到这里了。如果大家后续还有问题,欢迎在湛江广播电视台后续发布的《行风热线》精选视频评论区留言。我是主持人粤斌。如果您想收听节目实况,欢迎关注周日上午9点的《行风热线》重播。我们下期节目再会!